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事关房地产信贷!多家银行发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0:11:00    

来源:市场资讯

楼市企稳,是银行涉房资产风险放缓的根本出路。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银行对房地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在逐步加大。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3.56万亿元,一年增加4125亿元,而2023年全年仅新增1900亿元。作为信贷投放主力军,六大国有商业银行2024年房地产业对公贷款规模达到4.45万亿元,一年新增逾3500亿元。

然而,提前还贷与市场压力下,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仍在持续“缩水”。据央行数据,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68万亿元,同比下降1.3%,这使得全年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共计减少6211亿元,降幅较2023年(减少5568亿元)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大中型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集体走高,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仍是潜在风险点。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姚红在业绩会上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周期、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共同影响,个人及小微客群的群体抗风险能力总体偏弱,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资产质量波动幅度普遍有所加大。

部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仍在上升,风险值得警惕,比如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渝农商行等。

━━━━

房地产业放贷力度加大

国有商业银行发挥了金融支持房地产的带头作用。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2024年末,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总量达到4.45万亿元,一年增长3572.55亿元,增幅为8.54%,超过2023年6.6%的增速。

在6家国有商业银行中,5家银行2024年房地产业贷款规模有所增加,其中工商银行新增信贷投放超过千亿元。

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规模为8809.86亿元,较年初新增1187.6亿元,增长15.6%,房地产业贷款在其贷款总量中占比由5.1%升至5.4%。

工商银行对此解释称,房地产业对公贷款的增长主要是各类租赁住房贷款、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以及经营性物业贷款等增长所致。其中,2024年“白名单”项目投放金额超1300亿元。

中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投放量最多。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规模为9672.97亿元,较年初新增925.5亿元,增长10.58%,在其贷款总量中占比由4.39%升至4.49%。

此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2024年末房地产业贷款规模分别为9083.8亿元、5276.75亿元和3085.9亿元,分别较年初新增544.24亿元、385.95亿元和555.04亿元。

从各大银行表态看,落实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同时,严把新增资产选择关,同时加快风险房企和项目的处置与出清。

过去一年,6家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均出现下降,其中建设银行下降幅度最大,达到85个基点,但不良率整体仍较高。除邮储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1.94%)外,其他5家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均超过4.7%,其中农业银行高达5.4%。

这或许是农业银行调减房地产业贷款规模的原因之一。2024年该行房地产业贷款减少25.78亿元,但房地产业贷款在其贷款总量中占比仍达6%以上,高于其他几家银行。

农业银行表示,该行履行大行责任,助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截至 2024年末,累计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超1000个,完成贷款投放超4000亿元。

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调减了房地产业贷款投放规模,2024年分别减少128.59亿元、101.03亿元以及43.8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2024年末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达到5.01%,比2023年末提高0.09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属于较高程度。

民生银行表示,该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业务以项目融资为主,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以项目土地、在建工程抵押,追加项目公司股权质押和集团担保。下阶段,该行将聚焦房地产、零售信贷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推进处置化解工作。

此外,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均出现攀升,分别从2023年末的0.86%、0.84%增至2024年末的1.79%、1.54%,约增长1倍。

平安银行表示,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房企资金面紧张导致。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全部落实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44.6%,97.6%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

“预计本行今年房地产新发生不良贷款规模会收敛,但个别项目可能暴雷;零售信贷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表示。

风险压力较大的还有地方性银行,比如渝农商行。2023年末,渝农商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高达9.27%,2024年虽未公布这一数字,但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占比从0.51%上升至0.62%。显然,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仍会增加银行相关贷款违约风险。

━━━━

按揭贷不良风险走高

银行涉房贷款,包括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主要为开发贷)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即按揭贷),前者投放力度在加大,后者已持续两年“缩水”。

2024年末,6家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共计25.19万亿元,一年减少了6211亿元,2023年减少5568亿元,而2022年和2021年分别增加4049亿元和24843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6.08万亿元、6.19万亿元、4.98万亿元和4.09万亿元,一年时间分别减少2052.88亿元、1986.67亿元、1863.3亿元和789.97亿元。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去年四季度,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日均受理量环比提升73%,同比提升35%。今年以来,房贷受理量、投放量延续良好势头,为全年贷款稳健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提前还款情况,纪志宏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后,新旧房贷的利差显著收窄,客户利息负担减轻,提前还款有所减少,去年四季度提前还款量环比下降6.6%,今年一季度继续下降。

规模收缩的同时,各大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集体走高,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2024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73%、0.73%、0.64%、0.63%、0.61%、0.58%,分别较2023年末增长0.29、0.18、0.09、0.21、0.13、0.2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表示,对公方面,房地产行业仍是境内新发生不良第一大行业,但风险已逐步出清,同比已呈下降趋势;个人业务方面,个人经营贷款和按揭贷款新发生不良同比增加,资产质量压力仍存。

在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的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排名中,渤海银行为最高,涨幅也最大。截至2024年末,该行个人住房和商业用房贷款不良余额一年增加14.17亿元,不良率从0.97%升至1.98%,大增1.01个百分点,翻了一番;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率更是攀升至12.37%。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亏损27.87亿元。

渤海银行表示,过去一年,本行通过压缩消费类互联网贷款规模,控制纯信用平台业务占比,较大幅度压降高风险资产。至此,本行个人贷款高风险资产已快速出清,个贷业务总体风险可控。后续将持续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手段,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处置力度。

此外,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均逼近1%,较2023年分别增长0.29和0.33个百分点。

楼市企稳,是银行涉房资产风险放缓的根本出路。

“后续,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的落地见效,我们预判,中国房地产市场会逐渐止跌回稳,这也将为我行推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民生银行副行长黄红日表示。

(转自:中国地产基金百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