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1:3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刘予辉
4月5日至6日,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走进河南师范大学,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语言与文化交流合作高端论坛上,共商新时代、新形势下多元文化理解与互鉴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共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与人才培养体系,共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本次论坛由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河南师范大学作为主会场,围绕“区域语言文化发展研究”“理论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等议题,安排有大会主旨报告、平行论坛等学术活动,同时还在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和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另设两个分会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松亭、马卫红、刘佐艳、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德米特鲁克、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雅罗斯拉诺娃、哈尔琴科等10余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共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的生动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将为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更加有力的学术支撑。”
“本次论坛汇聚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交流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群体智慧,是一场高层次的学科对话。”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国兵表示,“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锻强教学供给侧改革,探索与国际组织或其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中国新质生产力话语体系构建和具备国际胜任力的外语人才培养增加源头供给。”
据了解,今年是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学50周年,本次论坛是围绕“学术院庆”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学院还相继举办了中国典籍传播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中文教育前沿论坛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和教指委委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五百余人来校参会学习,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学界的交流对话,学科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学校“双一流”创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秩风雨,半百辉煌。半个世纪以来,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推进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类型丰富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科研创新合作项目,举办有5个本科和硕士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中法联合学院”,与国内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俄罗斯文化艺术大学联盟”,2024年共选派44名师生出国留学、访学。今年,学院申报的“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东北亚区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立项资助,该项目的获批是学院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学科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