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1:10:00
【来源:淄博日报】
原标题:
“铁裁缝”李超
□本报记者 杨靖
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的焊接车间里,弧光与焊花交织成一首硬核“工业诗篇”。高级技师李超——这位扎根焊接一线20余年的“铁裁缝”,用匠心熔铸着医疗器械的品质基石,更以革新者的姿态,在焊花飞溅间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传奇。
工作中的李超
2000年的夏天,怀揣铆焊专业证书的李超踏入新华医疗。彼时的焊接车间宛如“熔炉战场”:闷热的环境里,噪音轰鸣、弧光刺眼,手工电弧焊留下的焊渣清理工序繁琐又耗时。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学校里掌握的传统焊接技术,在医疗器械的精密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工作不久后,李超首次接触到氩弧焊技术,当时业内鲜有人掌握,即便会者水平也参差不齐。无名师指导,他便起早贪黑反复练习。“那时候怕做得不好被笑话,晚上练到很晚,早上早早去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仔细打磨再重新焊接。”李超回忆道,起初,他焊接的焊缝歪歪扭扭,毫无美感。那时物资匮乏,材料有限,他对每一次的练习都无比珍惜,经过数百次尝试,他终于掌握了氩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核心技巧,焊缝成型从“惨不忍睹”蜕变得光滑细腻,平整光洁。
卫生级管件的要求极高,氩弧焊技术的运用不仅让管件表面光滑无焊渣,避免细菌滋生,更直接省去传统工艺中的3道打磨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
在李超眼中,焊接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绣花功”。他主导的多项“五小”创新,精准破解了生产一线的“卡脖子”难题。
以焊接工装为例,以往,大柜设备的板式换热器需登高配焊,狭窄空间里稍有不慎就会击穿换热器,更换成本高达数万元。李超设计的焊接工装,通过平台T型槽固定,操作人员可在地面多角度旋转焊接,不仅彻底消除高空坠落风险,还缩短了单台设备焊接工期。
在平台T型槽前,李超(左二)指导工人作业。
在“五小”创新的评选中,李超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如今他不再报名,而是把更多机会留给徒弟们。在他悉心培养下,徒弟李承华从“焊缝成型差”的新人成长为“淄博工匠”,如今转型销售岗位成为“全能型人才”;王添圣在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第四名;伊俊昊获“技能兴鲁”大赛优胜奖;张照梁、张玉凯等多次在“五小”创新评选中获奖。李超带领的焊工班先后完成公司首台GT系列环形加强筋单面焊双面成型的主体焊接工作及首台百万级制药干热灭菌器的主体焊接工作等多项重难点任务,多次获评“先进班组”称号。
2018年成立的“李超高技能焊接工艺工作室”,既是技术攻坚的“战场”,也是创新孵化的“摇篮”。这里陈列着他数十项荣誉证书:振兴淄博劳动奖章、淄博金牌工匠、“感动山东健康”十佳个人……但最让他自豪的,是墙上那幅“焊接工艺进化图谱”——从手工电弧焊到自动焊,从厚壁管到卫生级管路,每一次技术跃迁都标注着团队的成长轨迹。
工作室最新的“战场”是灭菌器弯管机+拔孔机项目。历经数十次考察,该设备上周已初步通过验收,预计6月投用后可大幅提升弯管焊接效率,国内灭菌领域设备的管路系统水平也将提升一大截。
李超用20余年光阴诠释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在他眼中,每个焊点都是责任的刻度,每道焊缝都是匠心的注脚——当焊花再次飞溅,那束光芒里映照的,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坚守与荣光。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淄博日报、博览新闻
编辑:李阳
一审:毕捷
二审:王玮
三审:于磊
出品:淄博市融媒体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