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5:45:00
YMG全媒体记者 高伟 刘洁 王军华 摄影报道
又是一年迎春花绽放的时节。
昨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丰仪店战斗83周年仪式在烟台龙口市丰仪店村战斗展览馆前举行。
83年前的3月30日,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在丰仪店与日军遭遇。战斗异常激烈,牺牲的战士中有53人未留下任何档案信息。
昨日,丰仪店村全体村民又一次在祭奠中跨越时空,缅怀英雄,铭记历史,汲取力量。
“我们与烈士的情感血浓于水。这些烈士虽然没有留下身份信息,但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日英雄’!”丰仪店村党支部书记慕泉欣说,这已经是村民们第83年自发祭奠牺牲在此的无名先烈了。
83年,3万多个日日夜夜,这饱含深情的数字,投射着丰仪店村几代人对无名烈士的虔诚守护,标刻着后人对抗战精神的守望与传承,成为镌刻在胶东大地上的不朽丰碑。
■有一种缅怀,叫“几代人心照不宣”
早上8点,战斗展览馆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无名先烈生前所在部队的代表从安徽赶来了,时任连队指导员王济生的女儿王英从北京赶来了,在外地工作的丰仪店村村民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上午9点30分,仪式正式开始。大家依次敬献鲜花、行鞠躬礼、肃立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
他们,不应被忘记,也不会被忘记。1942年3月30日,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在黄县(今龙口市)丰仪店村南阻击日军撤退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惨烈的战斗,53位无名烈士在此牺牲。
丰仪店村的百姓目睹了整个战斗经过,自发参与运送伤员、打扫战场和掩埋烈士的行动中。看到年轻战士们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和鬼子拼刺刀,大家受到极大震撼。
正是从那时起,丰仪店村民的心和53位无名烈士紧紧连在了一起。自此,村民们每年春节都会用胶东特有的方式为烈士上供,正月十五为烈士送灯,清明节为烈士填土扫墓,把烈士们当成亲人来对待。“虽然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永远记得,他们是为了保护乡亲们而牺牲的,是全村的恩人!”村民姜志荣说。
干了2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慕泉欣,还清晰地记得逢年过节为无名烈士上香上供的情景。“从我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就在追思先烈。”慕泉欣告诉记者,特别是村民慕泉利和慕香布父子,接续77年在家中供奉无名烈士牌位,影响了很多人。
在丰仪店村,村民自发祭奠烈士的习俗就这样一直延续着。1956年,烈士们迁葬龙口市烈士陵园后,村里形成了一个新规矩,每年3月30日战斗纪念日,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一起前往烈士陵园,集体举行追缅仪式。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村里建起了丰仪店战斗展览馆,设立53位抗日无名烈士总牌位,供人们瞻仰、怀念。
青山作证,忠魂永在。83年时间里,丰仪店村几代人接力祭奠抗日烈士的“心照不宣”,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此,追寻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有一种传承,叫“只要我们记着,他们就永远活着”
“只要我们记着,他们就永远活着”。
这是几代丰仪店人朴素又令人动容的信念。
2023年,一幅名为《青春祭》的特殊画像让这份念想有了依托。
“烈士长什么样?家在何处?牺牲的时候是多大年纪?”丰仪店人的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疑问。于是,为烈士造像,与英雄们合拍“全家福”,成为全村人的“心事”。
2022年,居住在龙口的齐白石再传弟子、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崔宁志愿承担起为53位无名英雄创作集体画像的任务。为此,她多次走进烈士陵园,用心灵与烈士对话。一年多时间里,崔宁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最终创作完成了《青春祭》,用画面留住了烈士们灿烂的笑容。
“有了这张集体画像,后人就能记住他们的样子了。我们要让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记住这些抗日英雄的模样。”村民们说。
那是一个令丰仪店人激动不已的日子:2023年3月30日,龙口市烈士陵园,慕泉欣带领父老乡亲与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13团53位抗日无名先烈画像集体合影。照片洗出来后,村民们逐一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这张珍贵的“全家福”,让丰仪店人与53位无名烈士实现了跨越时空的“重逢”。2024年8月30日,“全家福”照片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从去年开始,丰仪店村又开始了为53名先烈“寻找英名”和“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的活动。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亲属都已逝去,为烈士寻名、寻亲殊为不易。“一年来,我们找到了十几条线索,目前正在多方查证和核实中。”慕泉欣说,村里要竭尽所能找到53位抗日无名先烈的姓名,让“无名烈士”变成“有名英雄”。
记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丰仪店村已经与53位无名烈士所在部队建立起密切联系,还在战斗展览馆创建“钢铁长城”,收藏了祖国各地龙口籍现役军人驻守地的泥土、沙子、石块等。每一抔疆土,都诠释着现役军人传承抗日英烈精神、守好每一寸国土的忠诚誓言。丰仪店村党支部设立起抗战学堂,邀请志愿者讲述抗战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力量感染、激励更多的人……
■有一种春天,叫“这盛世,如你所愿”
临近中午,春寒料峭,山风愈劲。先烈们不曾磨灭的红色精神,却如一盏心灯,点亮每个人心头的浓浓暖意。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丰仪店村,但先烈生前所在部队的代表周永荣对这里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刚进部队就听说过前辈们在此与敌人抗争的故事。去年战友来这里参加活动后,回去也作了分享,我很受触动。”周永荣说,“没想到村民们能用这样特别的方式致敬先烈,这更坚定了我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英是丰仪店战斗时任连队指导员王济生的女儿。“丰仪店战斗发生三天前,父亲在一场战役中身负重伤,未能参战。”王英说,父亲曾告诉她,参加丰仪店战斗的战士们都很年轻,却十分英勇,“他们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此行,王英特意邀请了《马石山十勇士》影片的导演一同来到丰仪店村,希望将丰仪店战斗和村民对烈士的接续守望拍成电影,让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英烈忠魂,感动着后人,也影响着后人。参观完展览馆并聆听了无名烈士的英雄事迹后,龙口市润新小学四年级三班的阎博瀚暗下决心:“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眼下,先烈们曾用生命护卫的村子,早已换了容颜。丰仪店村党支部领办起合作社,探索发展高附加值的松茸种植与精深加工、光伏发电等产业,带领百姓走上了共同致富路。红色基因传承与骨子里的热血,化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动力,带动这里真正实现了群众增收、产业兴旺。
“铭记党恩,英灵不负;红色基因,传承必付;铭记英烈,紫烟霞暮;豪迈新征,锦花无数……”记者离开村子时,少先队员们吟诵的《丰仪店战斗纪念日祭文》又响彻耳边。沿途村民屋顶上排列整齐的光伏板、漫山遍野抽出嫩芽儿的苹果树,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前。
丰仪店村的这个春天,格外清澈动人。
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