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26:00
随着四季更迭,镇远古城的春天早已溢满了自信和芳香。㵲阳河因为自信而彰显古老、奇秀。暖阳的清晨,漫步于镇远古城上北门码头的柳树间,任凭婀娜的柳绦拂面轻柔,揉得我心都绿了。聆听㵲阳河水深情的诉说,听得我的脸都红了,滚烫的心房恰如柏杨坪生态农业观光园里的桃花一样绽放烂漫,也融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乐园意境。
这次去柏杨坪除了邂逅桃李和油菜花外,更多的时间留给探究红色文化和历史遗迹,前不久,我和齐俊国老师驱车前往离镇远向城西北方向八公里远的㵲阳镇柏杨村,共赴一场以“古城花语˙侗乡新风”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沿着红色足迹,探寻历史遗迹所观照的乡愁印记中新的美丽。
刚刚驶入文德关门楼,一幅幅久远的历史画卷,一些人影在舞蹈着记忆。历史尘封多年的古道,把我们的脚步挽留了下来。行至古道口,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从太平桥至文德关的两公里遗存古道已整修如初,重换新颜:盘旋逶迤的小道顺着雄峻巍峨的山峦向文德关隘口延伸;被杂草泥土掩埋的青石路面又重见天日;任风霜雨雪侵蚀而损毁的残缺石块已按原形安砌;由卵石铺路与青石梯坎巧妙组合的两米多宽起伏连绵、错落有致的驿道再现昔日风采;两旁绿树成荫、山花盛开,簇拥、护卫、点缀和衬托着古道深沉、凝重、苍劲的容颜……
关于古道的历史沿革,在杨涛声老师的《古道上的马铃声》一文里有其深层次的考量。我们从中端详着山间古道苍老静漠的前世模样,“在历史上,它曾经是镶嵌在古城颈脖上的一条熠熠闪光的金项链;是内地通往东南亚、印度及波斯湾各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唯一的交通要道。”这一段古驿道东起镇远县㵲阳镇柏杨坪村镇雄关,中间是相见坡,西止于施秉县的九曲关。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修湘黔公路经过柏杨坪村,到1937年修通结束了驿道历史。据《镇远县志》记载,古道又称驿道。古时镇远为驿道枢纽,条条驿道分别通往湖南、贵阳、铜仁、天柱、锦屏、石阡等地,总程八百余公里。马帮、滑竿、轿子、人挑是活跃在古道上的常用运输工具。从南宋末年这条连接湘黔、扼锁滇楚、通衢海外的丝绸古道的开辟,历代有多少英雄豪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庶民百姓纵马扬鞭或艰难徒步从这里走过。闻一多先生途经镇远时,曾在鹅翅膀驻足写生,以艺术笔触定格险峻山路上的坚韧群像,这正是西南联大“刚毅坚卓”校训的生动注脚。清代著名画家邹一桂曾到此画过一幅名为《相见坡》的山水名画。民族英雄清代名臣林则徐经古道留下《镇远道中》和《相见坡》的不朽诗篇。这些诗描绘了镇远相见坡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贵州山之险峻、水之幽深、岩之陡峭、路之崎岖的景象。
柏杨坪因“镇雄关和文德关”,而赋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柏杨坪村人在红色基因的思想伟力中汲取奋进力量。1934年12月24日,中央红军右路纵队进占镇远城,红八团抢占文德关、镇雄关,保证党中央及红军主力右侧的安全。27日,红七团撤出镇远城后,红八团据守文德关接应红七团,红七团前进至柏杨坪村镇雄关布防,敌周浑元纵队27日赶至镇远,红军已安全撤离,国民党薛岳部吴奇伟、周浑元尾追其后,在湘黔古驿道上的千古雄关文德关、镇雄关,遭到2红七团、红八团扼守顽强阻击,进军滞缓。红九军团在镇远与敌军激战了三昼夜,胜利完成了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西进的战略转移任务,于27日当晚撤离文德关、镇雄关,挥师西进,与先期到达施秉的红二师会合。
走出古道,又漫步于文德关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整体布局结合文化、建筑、旅游、生态等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各个重要元素,透过镇远历史名人雕塑和六大牌坊,我们看到了“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远观柏杨坪生态农业观光园,漫山遍野的桃花红似彩霞,万树梨花白如大雪,连片油菜花金黄满园,花香飘飘,桃花含笑。走进园内,一阵春风拂来,朵朵桃花像一只花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在桃花园里,穿汉服“仙女”穿梭于园中,与桃梨竞相媲美。一场以“以诗之名•共赴春天”为主题的桃花诗会,记录着这场春天的美好时光。“我心中的桃花啊,是浪漫的火,是温暖的光,这场桃花之约,岁岁在心底珍藏。”县文联诗词协会的杨宜中老师总有表达不完的诗意。一股股暖心的书香味沁润于山间一草一木,见证春暖花开的模样。灿烂的阳光照射着美丽的桃花,桃花美丽迷人。我站在多情的桃树下,享受春天给予我的一切,春雨滋润着桃花,桃花丰盈了我的人生。诗意花语,邂逅桃花,我的心早已醉了。
产业兴,乡村兴。这些年来,镇远县锚定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抓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镇远成功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2024年,镇远县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2%、11.52%。㵲阳镇柏杨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形成了“赏花+民俗+研学”体验链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42万元,村民年纯收入1.5万元。每年花语节和赏花季,可带动该村200余人到观光园就业,带动周边6家农家乐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实现增收致富。“每年春暖花开,观光园就成了旅游胜地。这几天每天都有几千游客进园。”观光园园主代轩章细细地算了一笔经济账,自2002年红桃示范种植以来,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观光园精品水果种植。如今,园内的红桃、青脆李、金秋梨等精品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单是每年支付用工工资近70万元。
文/杨 鹏 图/镇远融媒
编辑:姬世海
二审:陆承林
三审:江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