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臞是什么意思(汉字历史——抽象篇(臞))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09:34:27    

眼部周围的肌肉组织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臞”,形声字,从月(肉)瞿声,“臞”字目前最早见于《爾雅·釋言》(战国至两汉)。肉,与器官组织或肉食有关;瞿,鸟举双目,此处引用“双目”义。造字本义:眼部周围的肌肉组织,可引申为“少肉、瘦”等。

备注:从两汉文献中可见,“臞”字被释作“瘦、少肉”义。“肥”字是取“巴”的“附着”义,会以“多余的肉”之义。而一个与“视觉”有关的字,在与“肉”组合后,却释作“瘦、少肉”。这说明西汉时期的“瞿”字是作“双目”义的,“肉、瞿”会以“双目周围的肌肉组织”之义,方能有此引申义。

“䀠”字最早见于商代青铜器铭文,目前,已出土24组刻有“䀠”字的青铜器,以商晚、西周早期居多。而与“瞿”相关的字,目前仅有一例,即战国晚期「中山王厝鼎」中的“懼”。与“双目、视觉”有关的后造字,造字者们并没有用“目、䀠”作声符,而是使用“瞿”,这有点类似“哭、笑”等以动物感观拟人的构字逻辑。



古文释义



【唐韻】其俱切【韻會】權俱切,从音衢。

【說文】少肉也。

【爾雅·釋言】臞,瘠也。

【周禮·地官·其民晳而瘠註】瘠,臞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形容甚臞。

【淮南子·原道訓】故子夏心戰而臞,得道而肥。

又耗也。【揚子·太玄經】赫河臞。【註】臞,耗也。

又【集韻】衢遇切,音懼。義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