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0 19:58:20
在仲裁开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携带身份证原件、证据原件(记得是原件!)以及立案阶段提交的劳动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等资料,供开庭过程中随时翻阅查看。
建议提前20-30分钟到达指定的开庭地点,避免迟到。迟到可能会被视为主动放弃本次仲裁的权利。
根据仲裁庭的指示牌入座,仲裁员居中,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分座在仲裁员两侧,书记员在其正前方。
书记员会核实出庭人员身份,组织双方核对证据原件,明确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是否到庭。
宣读仲裁庭纪律,仲裁参与人需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或关机,并遵守庭审中的其他规定。
开庭前一般都会再次询问是否调解。若是调解成功的,可以出具调解书;若是调解失败,则进入庭审程序。
仲裁员宣布案件现在开庭,并告知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和书记员姓名。同时,告知仲裁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
全面了解与争议相关的事实,收集整理足以证明事实的证据材料。
逐一核查证据原件与复印件是否完全相符,避免缺页、遗漏或顺序错乱。
理性判断己方主张在法律层面上能否完全成立,并在此基础上预先考虑调解方案。
注意当事人在仲裁庭庭审时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申请仲裁庭组成人员回避、要求申请人陈述仲裁请求、全面陈述仲裁请求、全面考虑案件的处理结果和调解等。
如果当事人认为仲裁庭组成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可以申请仲裁庭组成人员回避。
仲裁员要求申请人陈述仲裁请求时,申请人应当全面陈述仲裁请求。
仲裁庭质证阶段,当事人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
劳动争议案件一般都会主持调解,当事人应当全面考虑案件的处理结果,选择是否进行调解。
在开庭时要保持冷静、理性,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和争吵。同时,要严格按照仲裁程序进行发言,尊重仲裁员和对方当事人的权利。
注意时效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通过以上准备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在仲裁开庭时能够顺利进行,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