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拉新玩裂变,花式福利频出,信用卡“五一”促消费还有哪些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0:31:00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消费市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金时段。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这不仅是刺激消费、提升业绩的关键时期,更是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竞赛场”。4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五一”,信用卡在活动形式、优惠力度和场景覆盖上全面升级,有的借助社交裂变实现获客拉新;有的推出阶梯式奖励机制激发持卡人消费热情;还有的携手电商巨头,推出长免息期,减轻持卡人还款压力,吸引持卡人提前规划大额消费。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3年,信用卡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将不断完善,信用卡业务将与更多的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福利玩法升级

“五一”假期将至,信用卡营销战已然打响,回顾往年“五一”假期的信用卡营销活动,大多集中在常见的消费场景,如餐饮、购物、旅游等,优惠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满减、折扣和返现为主。而今年,在消费市场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信用卡营销正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包括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假期福利活动,涵盖办卡赠礼、购票立减、分期达标有礼、出境游优惠等。

招商银行注重社交裂变式营销,在推荐办卡活动上玩出花样,成功推荐亲友办理信用卡达标后即可在88元还款金、空气炸锅、露营推车等礼品中任选其一兑换,提供的换购好物精准击中假期出行、居家生活等场景需求。

农业银行则将目光聚焦出行场景,增加了抽奖形式。活动期间,持卡人进入活动页面,可抽取12306购票立减金,同一客户活动期间每月可参与一次抽奖,面额分别为88、18.88、8.88、5.88、1.88元。针对“五一”的出境游热潮,该行Visa、银联、万事达信用卡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打折、消费返现等活动。

可以看出,今年“五一”信用卡营销告别传统模式,围绕消费者对假期的多元化需求,在活动形式、优惠力度上进行升级。建设银行龙卡信用卡将分期业务作为营销重点,推出迎五一“放肆GO”活动,分期通支用达标最高可获700元礼券,分期支用金额满足相应档位要求,有机会在建行生活App活动页面领取对应礼券,与该行自营App场景进行联动。与简单的消费返现不同,采用阶梯式奖励也意味着,消费越多奖励越丰厚。

工商银行信用卡则与电商巨头联合,将活动时间从4月下旬延伸至年末,持有62开头的工银银联个人贷记卡的用户,在京东商城选购手机数码、家装、电器等大牌商品,选择分期付款,最高可享24期免息。较长免息期能够有效减轻持卡人的还款压力,有助于吸引持卡人提前规划大额消费。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信用卡原有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银行必须从成本和获客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新的营销模式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奖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提高用户与银行之间的互动频率和黏性。

如何打破增长瓶颈

在银行的零售板块中,信用卡业务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零售金融的“排头兵”,它不仅是银行获客的重要渠道,更是零售业务收入的关键增长点。然而,当经济增速换挡、消费市场结构深度调整,叠加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曾经高歌猛进的信用卡业务,正陷入增长瓶颈。

随着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的密集披露,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态势逐渐清晰。发卡量减少、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缩水、不良率承压……年报内的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市场增长放缓、挑战加剧的现实图景。

而在年报之外,多家银行出现各地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的情况,不少银行停发联名卡,同时对信用卡权益内容进行缩减,削减冗余发行成本。一系列降本动作背后,是信用卡业务告别野蛮生长、迈入转型深水区的深刻变革。

然而,在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当下,银行依然抢抓“五一”黄金档不遗余力地进行营销推广,究竟为了什么?答案藏在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的战略价值之中。

一位银行信用卡人士直言,尽管短期数据承压,但信用卡依然是银行获取优质零售客户的核心入口。在存量竞争时代,每一个新增或留存的信用卡用户,都可能成为银行理财、房贷、保险等多元化业务的潜在客户。此外,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消费市场回暖,信用卡业务仍存在巨大的潜力,银行此时的营销投入,也是在为市场反弹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在2024年年报中,有多家银行提到了信用卡业务布局的重要性,农业银行提到,深化信用卡“线上支付+”经营体系,拓展平台合作面,推出形式多样的支付优惠;建设银行指出,信用卡贷款业务把握国家“以旧换新”与“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契机,积极联合热门行业头部商户,承接补贴、消费券发放等政策措施,服务百姓日常消费及分期需求。“深化信用卡借记卡双卡融合,与山姆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合获客机制,获取优质的财富客群”,民生银行如此表示。

“未来1—3年,信用卡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也将不断完善”,王蓬博进一步指出,信用卡的利息收入是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之一,而且信用卡和消费直接相关,通过对持卡人消费行为、信用状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获取大量的客户资源。此外,银行通过与各类商户合作,开展促销活动,进一步拉动内需,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接下来,信用卡业务将与更多的生活场景深度融合,除了传统的餐饮、购物、旅游等场景外,还将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拓展业务。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