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8:18:00
穿梭在城市街巷的快递员、奔波于楼宇间的外卖骑手、载着乘客驶向目的地的网约车司机……如今,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街道,一场暖心实践正让这群为城市“奔跑”的人,真正“融”进来、“暖”起来。
多维保障,温暖服务“不打烊”
在兴隆街道,“累了有地儿歇,闲了能学习”可不是一句空话!这里的暖心服务,处处藏着“小心思”。
面对辖区内规模不断扩大、以青年为主且流动性强的新就业群体,兴隆街道给出破题妙招——搭建“1+1+N”联络网。1个街道专班统筹全局、1个社区专员精准对接、N个党建指导员密切跟进,上门站点、网点开启交流通道。
驿站“充电”,拉满关怀值。从桌椅板凳到充电设备,各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每天下午3点到4点,“暖新驿站”的超高使用率,见证着这里成为小哥骑手们“回血”的温馨港湾。累了进来吹吹空调、喝口热水,让见底的能量值瞬间回满。
到了晚上,驿站摇身一变,成了“成长加油站”。150多场青年夜校活动接连开课,从配送技能提升到政策法规解读,内容满满干货。新就业群体下班后不再只能刷手机,在这里,他们能学到实用知识,为未来“充电”。
最让人感动的是,街道还把大家的“小愿望”放在了心上。“想给孩子找个靠谱的暑假托管班”“要是能有微波炉热饭就好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微心愿”一收集上来,街道立马联动志愿者、社会力量,雷厉风行地帮大家解决。5个心愿,5份温暖,件件有回应!
如今,以星级驿站为圆心,2公里内的15分钟“暖新”活动圈已全面铺开,每年服务超5000人次!辖区里,5处改造后的休息区像“温暖驿站”,不管走到哪,新就业群体都能找到歇脚的地方。还有动态更新的服务档案,精准记录每个人的需求,让关怀永不掉线!
工会护新,双向奔赴超有爱
“第一次和这么多同行一起过生日,太难忘了!”清晨的阳光刚洒向兴隆湖,科学城 XIN 立方职工驿站前就排起了长队。20余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们熟练地扫码签到,手里攥着刚领到的暖“新”生日礼包,脸上的笑容比晨光更亮。
街道工会联合会主办的“骑行筑健康・养生庆生辰”活动,集体许愿、吹蜡烛、分享蛋糕,还有“骑行安全知识抢答”“养生转盘互动”等趣味环节,将关爱融入每个细节。“以前觉得自己像无根的浮萍,现在切实感受到有人惦记着我们!”一位快递小哥的话,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守护生命,急救体验”微课堂上人头攒动,在实用技能的学习互动中,传递“人人都是生命守护者”的责任意识。法律知识“盲盒闯关”区,抢答声此起彼伏,答对题的小哥捧着奖品乐呵:“以前遇到问题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现在知道如何通过正规渠道维权了。”各种服务像毛细血管,把工会的暖意输送到每个需要的角落。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角色转变超亮眼
“以前光想着跑单,觉得街道的事儿和自己没啥关系,现在有了‘面对面’活动,心里特别热乎!”一位外卖骑手的感慨,道出了兴隆街道新就业群体的共同心声。
今年以来,20场“新就业群体面对面”活动,让服务政策直达人心,急难诉求快速响应,已解决4条涉及社区生活、权益保障的问题。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摇身一变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网格员”。其中2名新就业群体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带头行动,在走街串巷时敏锐发现问题并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中。网约家政张强,也是保水社区第二网格党支部党员,连续5年利用自己工作经验,义务清洁保水逸苑B区公共空间,来来往往的居民均为他竖上大拇指,而他只是淡淡回应“我是党员,能让家门口更干净,大家出入之时心情更好,我就高兴。”美团骑手段涛,在一次送单途中,他果断救助一位酒精过敏者,不仅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还全程陪伴完成挂号、检查,直至患者家人赶到,才默默离开。他们用职业敏感填补了传统网格化管理的盲区,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从“局外人”华丽转身为“主人翁”,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编织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
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治理”,从“独自奔波打拼”到“携手共建家园”,兴隆街道正以“兴隆速度”,为新就业群体构筑坚实的归属感。未来,这里的服务还将持续优化升级,让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奔跑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温暖、收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