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科学家今年在国际三大顶刊发文数创新高,占全国近3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8:18:00    

《科学》《自然》《细胞》是科学界公认的国际三大顶级期刊,在这三份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价一个地区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1—3月,上海科学家在三大顶刊上发表论文合计45篇,占中国大陆总数(154篇)的29.2%,创下历史新高。

近日发布的一篇科技自媒体文章写道:“今年以来,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三大顶刊上表现亮眼”,“应该是上海科研爆发的一年”。对此,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表示,用“爆发”一词不够确切。事实上,去年上海科学家在三大顶刊上共发表论文158篇,较2023年119篇显著增长。今年一季度,这项数据在去年“高位”基础上进一步增长。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上海近年来持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2023年,本市基础研究投入为216.4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为10.6%,首次超过10%。2024年,经初步测算,这一比例继续上升,达到11%左右。

数据增长的背后,还有基础研究组织实施机制的改革探索。去年,上海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支持科学家开展前沿性、颠覆性、开创性、突破性研究。去年11月,这家新型科研机构遴选出首批“尚思探索学者”,20位上海青年科学家入选。目前,已开展“尚思学者”遴选工作,建立以5年为周期的接续支持和国际小同行评价机制,支持科学家潜心从事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3月17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的论文,就是两位“尚思探索学者”合作取得的成果。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常任副教授王皞鹏、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许琛琦是“尚思探索学者”,他们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百济神州的科研团队合作,首次阐明了免疫检查点LAG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 3)受体激活的分子开关机制。

王皞鹏在实验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成像。

“LAG3是肿瘤免疫治疗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药物靶点,相关药物已在美国上市,但从1990年发现这个靶点以来,LAG3受体如何被激活,一直是未解之谜。”王皞鹏说。为破解这个谜团,他带领团队研究了整整8年。上科大鼓励自由探索、不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和高水平科研平台,让他可以做高难度的原创研究。

如今,两位“尚思探索学者”成功揭示了LAG3受体的激活机制。基于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临床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中,这种生物标志物能准确区分LAG3抑制剂治疗的获益人群,为百济神州等医药企业开展新药临床试验提供了预测“金标准”。正因为科学价值和临床价值重大,论文发表后,颁发拉斯克医学奖的拉斯克基金会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X上介绍了这项成果。

拉斯克基金会在社交媒体X上介绍了王皞鹏等人发现的LAG3受体激活机制。

据了解,入选“尚思探索学者”的青年科学家可获得持续资助。尚思研究院还经常举办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最近,一位国际知名神经生物学家来上海,为我们做了题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的异同》的演讲,结合他在大学和企业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心得体会,给我带来很大启发。”王皞鹏告诉记者。

原标题:《上海科学家今年在国际三大顶刊发文数创新高,占全国近30%》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