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20:06:00
“为什么读过的书受过的教育,未必能转化为掌控命运的力量?红颜更容易薄命?什么样的女人更容易‘厚命’,拥有更强壮的生命力?”看到推荐语时我毫不犹豫地下单《可能的生活》(阿袁著),读完我陷入更深的思考。
书由三个短篇小说构成,故事里的主角们,没一个过得好:
《镜花》:嫁了有权势的,夫妻恩爱是表象;遭受丈夫冷遇的,有了情人。结果情人情事竟然完全出自女人的臆想。开篇即惊悚,读之后背发凉。
《烟花》:身为大学老师,丈夫事业有成,儿子上了清华。然而婚姻是空壳,职场被边缘化,当友情的支柱坍塌后自己终结了生命。读之扼腕叹息。
《浮花》:美貌的“轻骨头”,有份体面的工作,有个踏实的丈夫,却总在感情上卑微,被短择、被轻慢。读之怒其不争。
这些人物无一例外极其渴求爱,但越渴求越不得。轻者患上癔症抑郁症,重者自己了结生命。都是知识女性,为何找不到除了男女之爱以外的精神支柱?为何不从别的事儿上找意义,而像浮萍似的随风飘荡?
“她看不起不自立的人,一个精神不自立的人,说到底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或许这就是作家想表达的,真正的知识分子要精神自立。然而,精神自立就能过好这一生吗?“道理我都懂,日子却过不好”,是脆皮知识分子的通病。掌握的知识、明白的道理,并没能化成掌控命运的力量。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什么样的女人更“厚命”,拥有更强壮的生命力?这个问题倒是被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给出了一种答案。剧中母女三代都很有生命力,外婆是海女,妈妈卖海鲜,女儿考上大学,还出国留学,最后创业成功。
有网友戏称,外婆下海捞鱼、妈妈陆地摆摊,两代人的托举方能让女儿在天上飞。我认为“精神传承”比“托举”更能体现故事的精神内核。从外婆起,这一家的女性就有着一股子劲,不服输、和命运叫板,碰到问题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而非怨天尤人,哀叹命运的不公。一个女人,可以有公主心,不能有公主病。
占了叙事主体的母亲角色吴爱纯,从小是位文学少女,却能用写诗的手去摆摊、剖鱼、开餐厅……在金钱和爱情之间选了后者,用一生去证明:爱抵千金。我们太需要这种爱的教育了,我们不需要狗血剧情,那些桥段观之除了糟心别无用处。怎么去爱,在这部剧里有很好的呈现:爱是能体察对方的低落,在低谷中互相支持;爱是不间断为对方做些让她开心的小事;爱是在爱人和别人有争端时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他;爱是分享喜悦,更是分担痛苦;爱是信守承诺;爱是宽容和信任。
脆皮的知识女性少读读张爱玲,多看看吴爱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