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信息过载时代,如何为大脑减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53:00    

攒着看不完的各类短视频、刷不完的公众号消息、来不及回的社交信息、即将堆满的手机内存……在当下电子产品普及、社交媒体发达,信息与食物同样不可或缺的年代里,似乎不少人都正经历着“信息过载”的生活。

无论是工作或学习原因,抑或是自由支配时间下的主动选择,信息总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信息过载,意味着我们可能从主动处理信息变成被动接收信息,大脑及心理状态也在悄然改变。

快节奏视屏时代,专注力与耐心消磨殆尽

不少人试图通过玩手机放松心情,其实这很难实现。当我们反复暴露在不断更新、快速切换的短视频中,被热搜、新闻等各类信息轰炸,大脑不断受到兴奋刺激,高频率处理各类信息,不仅一直处在活跃状态中,还会不断消耗认知资源。

长久处在快节奏视屏时代,专注力与耐心渐渐消磨殆尽。你有没有发现,已经越来越难读完一篇长文章、看完一条长视频,日常也容易被弹出的消息、新闻夺走注意力,打断手头正在做的事,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正确率等。

过载的信息量使得大脑在理解、分类和分析内容时产生问题,容易使人陷入纠结中,难以评估做出最优选择,而且容易出现选择性关注等认知偏差,在过度消耗精力的同时,影响思维速度、决策能力以及执行力等,干扰自身认知水平。

此外,还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当我们不自觉拿网上了解到的信息比对自身情况,容易对所处环境、生活和自己不满,甚至产生负面评价,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自我怀疑、烦躁焦虑、自责等,导致生活幸福感下降并陷入精神内耗,打乱原有规划和生活节奏。

对于本身就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人群而言,信息爆炸使得信息源真假难辨,难以客观筛选、解读从网络上了解到的内容,容易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导致症状维持甚至加重。

若过分依赖电子产品等作为获取即时快乐、快速放松的途径,可能造成心理疲劳、过度依赖短暂强烈的情绪刺激,导致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下降、兴趣活动减少、社交隔离感加强等,社会支持系统逐渐受损,进一步增加心理亚健康风险。

放下手机,做主动管理者

如何给大脑减负?首先要设置信息边界,关掉不必要的消息通知,减少“质量不高”的信息源头。有序安排查看消息的时间,选择专注力较集中的时间段优先处理重要信息,其他消息可以放缓再看,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其次,做主动管理者。调整更有利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提高对自身状态的觉察意识,主动选择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信息,进行更积极合理的活动安排。

当分心走神、无意义刷手机娱乐时间较长时,问问自己,“我现在这样刷手机感到开心放松,还是烦躁自责?”“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去做什么会让我感觉更好一些?”

忙碌生活的调节方式不只依赖于信息海洋,关注内心真正的需求,将注意力放到当下,方能保持生活与心理的健康平衡。

不妨试着放下手机,发展一些实际的放松活动,比如去公园散步、健身运动、户外活动等,甚至可以试着放放空、发发呆,什么都不做。真实生活体验的增加也可以帮助我们促进情绪健康、平衡生活状态。

在快节奏时代下,更要保持清醒、把握主动权,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用更有效的方式让生活得到助益,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让心灵得以休憩,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疗师,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信息过载时代,如何为大脑减负?》

栏目主编:唐闻佳 文字编辑:李晨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徐辕虹 王美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