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能肥田能增收 “重庆黑土”正式量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1:4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申晓佳

通过农业科技,重庆也能产“黑土”。4月3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获悉,近日,由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德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建设的“重庆黑土”生产线正式投产。“重庆黑土”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并能有效降低作物的农残和重金属吸收。目前,首条生产线23吨产品已下线,质量全部合格,已获得四川、云南销售订单。

“重庆黑土”产品。

以秸秆为原料,让作物增产,大幅降低化肥使用量

“重庆黑土”项目由长春理工大学沈贤德教授研发、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引进,全称为“人造有机纳米碳腐殖质材料或生物腐殖质材料”。项目采用一步法水热分解工艺,在较温和条件下快速完成秸秆全组分解后聚合反应过程,以获得有机纳米碳腐殖质产品。

其中,针对重庆本地偏酸性的土壤特质,研究院组织技术团队对项目进行了改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可保水保肥,促进微生物活性,提升土壤肥力。

该项目生产原料来源多样,所有农林废弃物秸秆均可用于资源化循环利用。目前,项目已完成技术和产品开发,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吉林、山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性种植。

来自湖南省农科院的检测报告显示,使用“重庆黑土”后,可增强农作物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亩均增产达10%以上,可减少施肥30%至70%以上;来自欧洲的检测报告显示,在产品使用后,作物中509项农残为0,7项重金属含量为0。

据测算,以“重庆黑土”连续还田(1吨/公顷/年),土壤腐殖酸含量提高0.1%以上,可大幅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解决土壤“薄”“瘦”“硬”的问题,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避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衰减。

项目技术总监蔡镇介绍。“重庆黑土”尚未出现同类竞品,能够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有机农业与绿色种植。

一条生产线可带动农民增收800万元

“重庆黑土”不仅能大大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稳定提高农作物的亩产收益,还能让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

“重庆黑土”的首条生产线位于潼南区田家镇,生产设计秸秆资源无害化环保处理2万余吨/年,满负荷运转下,固态“重庆黑土”日产量可达60余吨,日产值达15万元。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算了一笔账:一条“重庆黑土”生产线在非全产状态下,一年即可消耗废弃秸秆2万余吨;按400元/吨计算,一条产线就可让当地农民增收800余万元。而重庆本地可利用秸秆达180万吨,仅此一项,变废为宝的收益高达7.2亿元。

“重庆黑土”生产线。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院长曹国华表示,“重庆黑土”项目在针对重庆土地墒情做针对性技术改良的过程中,明月湖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找资源、找平台、找场景,牵线重庆本地的龙头企业以产研合作形式推动项目进行技术迭代改良。可以说,“重庆黑土”源自明月湖,也将以明月湖为策源地,辐射全国,赋能乡村振兴。

将向全国推广

曹国华介绍,“重庆黑土”项目不仅能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沙化等问题。以盐碱地改良为例,全国盐碱地面积高达9000万公顷,改良面积按百分之一算,需腐殖质材料 450万吨,需建设150套2万吨/年农林废弃物无害化秸秆处理装置,年产值可达130亿元以上。

“项目利润可观,目前正面向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山东、安徽、福建、重庆、四川等地招大区代理商。”蔡镇透露,计划未来五年在全国推广1000个以上秸秆处理项目,改良各类土壤1000万公顷。

记者了解到,如今,高价值特色农业项目已被纳入明月湖的产业创新“版图”。除了“重庆黑土”,明月湖还培育出食铁兽科技等智慧农业科技企业,引入“多模态遥感大数据驱动水稻与油菜花产量精准预测模型研究”等项目。目前,明月湖正在发挥创新资源富集的优势,坚持“创新+产业”协同,以高效能、高质量的技术成果和创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