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安吉20年“两山”路:护生态“青绿颜值” 获百亿“金山价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23:17:00    

来源:【中国城市报】

浙江安吉,溪水潺潺流淌,竹海翠影摇曳。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此诞生,让这片土地有了绿色发展的执着信念。

20年来,从余村一村之变,到全域实践,安吉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18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吉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

“青来集”项目是“大余村”青年人才集聚创业、乡村能级提升创新型项目,包括综合服务中心、数字游民公社、机构办公区、数创研学区、特色餐饮区、中央青草地、生态停车场、田园滨水区建设等区域。图为俯瞰“青来集”人才社区,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伊 凡摄

“大余村”扩容

“四乡人”共生

20年前的余村曾是一片矿山,每天有上百辆拖拉机穿梭在村里,拉运石头的尘土漫天飞扬。而如今,中国城市报记者沿着村里的道路漫步,远眺翠绿的群山,近观干净整洁的楼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图景徐徐展开。不少游客驻足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拍照打卡,与鲜花、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过去的余村不大,仅4.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000余亩,属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近年来,余村持续“扩容”“再扩容”,变“大”了。

“新余村”有多大?

2020年,余村在天荒坪镇范围内联合周边四个村,形成了1+1+4(天荒坪镇、余村以及周边4个村)片区组团发展,覆盖面积43平方公里。

2022年底,余村联动周边1镇2乡23个村(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辐射范围245平方公里,形成以点带面、片区联动、整体提升的“大余村”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余村的人变“多”了,余村原先有280户、1060余人,扩容后“大余村”扩至3个乡镇4万余人。

当地把“余村人”分为四类:一是旅乡人,是指来余村参观旅游的人;二是新乡人,是指来余村创业打拼的外地人;三是原乡人,是指户籍在本地的人;四是云乡人,是指在云端注册的村民。其中,“余村云村民”是去年发起的一项城乡破圈计划,通过云认养、云畅游、云共创、云过节、云社交五大板块,带来城市青年与乡村的云端互动体验。

从全国两会会场到余村,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再次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年来,余村5任村党支部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如今余村实现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汪玉成介绍,近年来,余村成功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探索乡村组团式发展模式。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05万元,带动“大余村”24个村的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2万元,同比增长11.5%。

近日,安吉云上草原三期核心项目仙侠镇揭开神秘面纱,成为安吉文旅新地标。

全长1.8公里的云上草原仙侠镇,集高山游乐、沉浸演绎、梦幻夜游和仙侠旅拍于一体,同时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奇幻故事中。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可以通过15.8公里的云上天路和1.08公里的索道,从余村景区直达云上草原景区。两地的便捷串联,不仅带动完成了1.2万平方米的生态复绿,更开创了“生态修复+文旅开发”融合新模式,标志着“大余村”乡村旅游迈入发展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浙江主题展在余村开幕。该主题展展墙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展出图片、实物、多媒体、视频等200余项。

展厅内外,透过余村这一窗口,观众深刻感受到“两山”理念正深刻塑造浙江、深远影响中国。

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超8亿元

竹产业产值突破190亿元

对安吉而言,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首要是山水资源。生态立县,更要做好“守与进”,让生态产品尽现其值。

今年,安吉以8.18亿元的交易额,对辖区内11个水生态产品(涉水类、滨水类、用水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项目进行了交易。

“这是安吉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的又一成果,再度让安吉在该领域走向领先地位。”安吉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吉全域共有38个水土保持小流域,数百个小型山河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价值亟待发掘。

近年来,安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通过“五水共治”、小流域整治、幸福河湖项目等工作,换来辖内“绿水绕青山”美丽河湖新图景。

比如,孝丰镇夏阳村小杭坑露营基地,溪水穿过其间,大草坪被各式帐篷点缀,引得众多旅客前来游玩。而过去,这里曾是“空心村”。

2021年,依托当地优质的水生态资源,夏阳村、赋石村、赤坞村携手共同打造占地近200亩网红生态营地。通过发展“露营+”产业,夏阳村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的3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308万元。

这是安吉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缩影。安吉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地将持续深耕水生态产品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入研究制定水生态产品相关价值评估与交易体系,确保改革试点推进有章可循,源源不断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贡献“安吉方案”。

在安吉,不仅要点“水”成金,更要点“绿”成金。作为“中国第一竹乡”,安吉有百万亩竹林,竹制品企业近千家。近年来,面对竹产业发展困境,安吉加快推广“以竹代塑”,通过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开发新产品、拓宽应用场景,推动竹产业发展迈进新赛道。

如今,安吉县29个部门通力合作,开展竹制品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进馆所、进商超、进街区“六进工程”,推动“以竹代塑”走进千家万户。小到竹吸管、竹刀叉等一次性竹餐具及包包、笔记本,大到各种建材管线,这些竹制品既富有安吉特色又绿色环保。

创新开展生产、生活各领域的“以竹代塑”行动,让安吉成为全国首个“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2024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突破190亿元;近年来将“以竹代塑”产品嵌入“两山绿币”体系,累计发放“两山绿币”4500万个,引导居民参与“以竹代塑”消费5万人次。

在一枝翠竹撑起百亿元产业的同时,安吉还创新开展“竹林碳汇”改革,对全县84.3万亩毛竹林进行集中流转、统一经营。从“卖竹子”到“卖空气”,竹海变身“绿色银行”,累计为村民分红近5亿元 。

绿水青山间,安吉300多家“村咖”如珍珠般点缀其中,50多家露营地满足诗和远方的想象,三大高山滑雪场每年有近40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安吉逐步构建起全域布局、全季覆盖、全民适配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34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5.6亿元。

眼下,安吉以创新科技赋能生态价值转化,执此山水“青绿”,共赴“金山银山”。

“三新”汇聚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实践到认识再到新的实践,安吉如何释放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

加强科技创新,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以椅、竹为代表的绿色家居产业是安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安吉椅业以“三分天下有其一”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安吉推动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持续打响“世界椅·安吉造”产业集群品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安吉生产的椅子同比减重15%左右,更显绿色低碳。

多元赋能,打造活力产业园区。深蓝智造产业园项目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目前整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建成后将导入人工机器人、智能装备、新材料、仪器仪表、金属制品、工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及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化、活力型产业园区。

竞逐新赛道,跑出新优势。近年来,安吉经济开发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引入马丁科瑞、奥芯半导体、芯锐科技等半导体封装领域上下游项目,同时优化完善配套,建成30万平方米左右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并规划新建日处理万吨级的污水处理站。

眼下,奥芯半导体年产1.44亿颗IC封装基板项目一期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初将进行设备调试并开始试生产。该项目的投产将逐步改变国内高端IC载板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

生命健康产业是安吉“十四五”时期首位发展的新兴产业。围绕重点发展生物创新药和三类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安吉在经济开发区布局浙北生命健康产业园,累计引聚项目超50个,72款创新药在全球开展各类临床试验。

青年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能动性、最活跃的要素。近年来,安吉将“招引十万青年大学生”作为第一战略目标,把“青创活县”作为第四大发展战略,在全县范围内布局60余个青年创业空间,成立青创学院,推出“大自然工位”“数字游民”等时尚办公新模式,倾力打造“青年入乡首选地”金名片。近年来,安吉累计招引青创项目800余个,吸引近4.3万青年大学生与乡村“双向奔赴”。

“两山”之地,浒溪之畔,安吉以“未来”之名兴城兴业,推动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