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六个行动·暖城实践丨从“躲着走”到“抢着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促进高质量就业采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1:15:00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当前,鄂尔多斯市正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三个四”工作任务为抓手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夯基垒台,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为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将镜头和笔头对准生产一线、民生切口,深度展现全市开展“六个行动”的生动实践。本期推出《六个行动·暖城实践丨从“躲着走”到“抢着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促进高质量就业采记》,敬请关注。


3月24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成绩查询及拟录取名单公示,单招拟录取1881人。

3月28日,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就业双选会举办,汇聚83家优质企业,提供了1863个就业岗位,吸引3000余名学生到场求职,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02人。

校园就业双选会上,学生在企业展位前咨询。

4月9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与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达成“3+2”合作办学模式,双方将通过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聚焦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重点专业,实现中职3年与高职2年的培养方案贯通设计,为学生搭建就业“直通车”。

招考、培养、就业这些连锁的“场景”,在看似“碎片化”的三条新闻里,都能找到内在的逻辑关系。

晚春的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里,处处桃李争妍、柳叶舒展。生机勃发的不止如此,还有课堂上凝神求知的面孔,实训室里有条不紊的操作,甚至是通往图书馆路上步履匆忙的背影,都“显影”着青春的活力与自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在上实训课

毕业后“就业难”,职业学院曾让许多家长和孩子“绕道而行”,也引发了“招生难”的直接反应。但另一面是,广大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在用工季,诸多企业选择了外出“输血”。

这个羁绊着多方的时代难题,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是如何解答的呢?

放眼全局大势求突破,立足地方优势搞办学,基于学院特色做文章,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不再限于“分式求解”的“单向思维”,而是开启了“综合运算”的节奏。

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推进“六大行动”,就业促进行动是其中之一;鄂尔多斯市正在全面构筑能源、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羊绒“四个世界级产业”,对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是全自治区唯一一所以“生态”命名的职业学院,而鄂尔多斯市每年新增就业群体有70%来自于职业院校。

▲教师带领学生在小麦盐碱地种植试验田上课

正是辨清了当前的时与势,学院开始重塑思维、重新“洗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家级“双创”教育品牌,紧扣鄂尔多斯“四个世界级产业”设置了5系10类26个专业,机电、生态、生物技术、纺织等国家级示范专业、国家级实训项目投资基地和自治区级精品专业,都在铺陈出人生的新赛道。学院基于50处校外实训基地、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组建校内+校外、专业+企业的职业培训联盟,链接了鄂尔多斯集团、远景隆基、蒙泰集团、伊泰集团等数十家链主企业和400家中小企业,占到鄂尔多斯市企业总量的70%。与满世集团共建了“满世产业学院”,与鄂尔多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职业人才开发与管理委员会联合成立了鄂尔多斯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学院,与鄂尔多斯电冶集团、鄂托克民族综合职业高中建成循环经济现代产业学院,造就了一座座闪闪发亮的“梦工厂”。

▲生态工程系教师在给学生上实训课

“我们通过机制在学院、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形成了招、育、用的良性循环。学院积极对接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在专业设置上更有地域特色。你看,我们的招生简章上,专门设置了企业名录,这些企业也可以给我们提需求,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精准发力。”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就业处副处长杨雪峰介绍说。

打破壁垒,建立联结,专业链、就业链、产业链“三边”协同发力、互为支撑,形成了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正是掌握了这一“平衡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招生指数和就业指数都开始“飘红”,有效破解了人才供给过剩和社会需求不足的二元矛盾,成为助力地方发展的优质“赛马场”和“蓄水池”。

2024年,报考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自12个盟市326所各类学校,共录取高职、“3+2”、中职新生3375人,是一本三专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省外招生向河北省招生15人。

2024年,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就业率达到96.3%,首次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实现双高建设就业率95%以上目标。26家企业参与的“冠名订单班”,累计为企业培养优秀学生2410人,60多人已经升职挣上了年薪。在就业率稳定上升的同时,留鄂率达到60.2%,更多来自其他盟市的毕业生留鄂兴业,成为暖城新市民。

职业教育应对产业需求的高敏捷度,有力促进了招生率和就业率“双增长”,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不仅在同级高职院校中成为“显眼包”,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学子及其家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一开始有点不托底,带着孩子过来先去了企业参观,又参加了企业的面试,就决定让孩子在这里读机电专业了,学校给考虑的非常周到,既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现状,也征求了孩子对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期待。把孩子放在这里,既学习又就业,我们很放心。”来自通辽的李海峰说,如今,儿子李晓已经成为“订单班”的一员。“入学”便“入职”,是实实在在的“梦想照进现实”。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不断“上窜”的发展韧劲,为广大学子深耕出了“信心绿洲”,也让学院开始了新的“垦荒”。

建成交流培训中心,打造了全国高校首个“生涯规划、就业育人”融合贯通的综合研学体验中心,助力学员捕捉机遇、精准择业、快速成才;正在谋划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开展2个专业3+2+1从大专到硕士贯通式培养合作;坚持“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开展就业服务,对用工需求少的专业,鼓励学生升本深造;和羊绒企业合作,推行“上学+上班”的“工学交替”模式,为企业培育“现场工程师”;和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敖汉旗等地的中职、高职学校开展一体化合作办学,将更多孩子“吸附”到鄂尔多斯……

“让职校生也很‘抢手’必须要打‘组合拳’,从‘招人’开始就为其考虑到了以后的就业。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我们还要在就业指导、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等多方面工作做到细之又细,真正让产业、专业、就业实现无缝衔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副院长贾利民说,从年后他便一直“跑外”,既要“招回”生源,又要“输出”人才,还要实现人岗相适,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一说到报考人数和就业率,他的成就感满满,“今年招生量再创新高,学院正在改扩建新的宿舍楼、餐厅等配套措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确保职业学院的孩子们有前途又有“钱途”,一毕业就能实现学历“变现”,是让家长从隐性焦虑转为乐观期待的核心驱动。

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从种种现象级的“成果”来看,这种“逆势思维”正在成为激活“就业大盘”的“标配”。当“就业突围”在这里不断向前推进,一大批职院生命运的齿轮开始顺滑转动……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内蒙古中心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晓艳

编辑:毛丫 吴卓群
校对:李荣
审核:武文玲
终审:田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