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11:15:31
如果要深入讨论5G,需要读者要能够理解一些电波及无线、有线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这方面网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普及文章可以去阅读,最通俗易懂的一篇科普文章是知乎一个科普作者小枣君写的《有史以来最强的5G入门科普!》,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看都完了就算对通信理论有了基础的认识。
我直接切入主题,5G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最概括的回答就是相对于4G,5g具有三大特性:高速率 低时延 广连接。
1、高速率意思最直观,就是速度更快了,4G的理论速度大概是150M/bps,而5G可以达到1000M/bps,说好了这都是理论值,日常使用不可能均衡地达到理论峰值,而且用的人越多,越不可能达到。这是目前对普通人最直观的场景,达成的目的和4G没有区别,就是感觉快了。所以这个特点可能是5G三大特点中最没有想象力的,快是快了,能玩出啥新东西呢?
2、低时延这词很抽象,就是端到端的连接响应时间更短,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点击一个东西,它可以更快的反应过来。4g的时延普遍在70ms或以上,5G理论上在SA模式下可以10ms以下,说好了,这依然是理论值,现实情况依然很难。那么这种反应快,到底可以用来干啥,它能发挥出什么价值?在没经过大脑思考的时候,人云亦云,我们会说“无人驾驶”“远程医疗”之类的场景,但是毛主席说过,世上最怕“认真”二字。一深入思考,发现内有乾坤。下面我再用案例细说。
3、广连接这次同样抽象,就是单位面积上的连接数可以非常大。举例在4g,在一个基站底下可能同时保障64/128/256个客户同时在上网、打电话,一旦多了就出现堵塞,像高速公路一样,大家都不用走了,我们平时在高速堵车、在体育馆看比赛、看演唱会、过节放烟火,几千几万人聚在一起,无线基站就堵塞就是这种情况。5G理论上可以在一个基站下同时接入数万个用户,但是进一步深究起来,这里说的数万个客户也不是通常说的个人用户,而是物联卡低功率用户。如果普通的个人手机用户数万个用户同时接入,一样瘫痪。这个特点可以用在什么场景,目前有物联网、一些智慧工厂、物流分拣领域是可以用到的,具体案例等下再说。
3个特点都用人话尝试讲清楚一遍,然后发现没有多少然后了,在当前的情况下5G的基站耗电功率大概是4G的3倍左右,3大特性目前没有一个能从中找出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应用场景,也没有找到任何可行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5G建设的争论就非常多,而且上升到非常敏感的层面,我们不去掺和,这里只考虑商业应用方面的问题,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否则电费就打水漂了(不过这种事在3G也打过,所以不用惊讶)
三个特性只是5G最特别的几个要点,作为新一代技术,区别与上一代的变化肯定不止这些,因此按照特点找应用这种思路延伸下去,网上一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5G下的十大应用,每个应用场景可能都吻合5G技术的某个新特点,但看完了这些所谓的场景后,结果发现:
现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没有5g也行的;第二类是有5g也不行的!
第一类是没有5g也行的,典型的代表是远程医疗(视频问诊会议等,非远程手术)、远程教育(只要不在街上跑着上课)、智能家居(只要电视机电冰箱不自己出门买菜)、工4K/8k/VR/AR。这一类的特点是不需要更高的带宽,也不那么在意20ms的延时,也不需要长距离移动。这些大部分现在已经可以通过wifi和光纤解决,套上一层5G除了能宣传5G别的,没什么作用。就像很多医院搞5G远程会诊,这就是为了5G而5G,光纤效果肯定比5G好,光纤搭配wifi,不在乎20ms的情况,可以轻松解决问题。
第二类是有5g也不行的,典型代表是现阶段的远程手术,做手术的场所是医院,医院不可能不具备光纤接入条件,5G不可能比光纤更加稳定,手术不可能满街跑,那为什么需要5G移动技术呢?至于在救护车做手术,机器人移动提供手术服务,我觉得多少G都不可能这么玩。
再详细说一下关于5g到底是不是在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目前无人驾驶发展最好的是美国特斯拉,无人驾驶目前划分为L1-L5,目前即使是特斯拉也只是号称达到了L3,那么反问句来了,美国现在基本没有5G,都还没开建,为什么全世界无人驾驶发展最好,L3都用上了也不见得需要5G,中国建了这么多5G无人驾驶其实也基本不敢上路。从这个维度,我们可以反过来得出一个观点,5G对自动驾驶实际上没什么卵用。
我们进一步去探讨,目前无人驾驶是靠什么实现自动驾驶的?答案是靠车辆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分激光雷达和电子雷达两种技术方向),在车载计算机内完成自动驾驶。主流的无人驾驶公司均采用“感知”+“决策”的技术路线,实现相应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过去在宣传5G无人驾驶方面,想当然以低时延特性加以想象,想象用“遥控”的方式控制汽车的手段,深究起来是不靠谱的。
首先,5G本身不能判断周围有没有车辆,还得依靠GPS来定位,然后5G可以周围车辆的定位信息传送到无人驾驶车辆中。所以,只有装了GPS和5G的车辆,才能够被快速地判断。那么,自行车怎么办?行人怎么办?没有装GPS和5G的车辆怎么办?这还是次要的,GPS的定位精度也是问题,现有的民用GPS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最高也才1米,车辆的行车道能有多宽?不依靠视觉和雷达的感知,就算是偏1米都可能撞到人或车辆,靠5G传输GPS定位信息有卵用,还不是得依靠“感知”手段?
除此之外,5G本身也是极其不可靠的,靠无线信号来操控行驶的汽车,这可能存在于科幻。当然并不是说5G在车辆驾驶领域没有用处,以后的车载娱乐很显然就需要一个高速的网络连接环境,可以提供更好的行程互动内容。但是就无人驾驶领域探讨,5G没卵用!
5G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根据我粗浅的了解,目前有几个实在的案例
1、大规模的物流分拣中心/大规模的智能工厂,使用5G专网,可以比普通的wifi解决方案更加稳定和精准,5G比wifi信号更加稳定及低时延,同时覆盖距离更加广;
2、切片式校园5G专网,实现校园内更高效的内部组网传送服务,多人使用的同时节约内部资源成本;
3、5G无人码头/无人采掘矿山,这类应用依然是利用5G专网的优势,实现更加安全的控制,理论上比4G有更稳定更安全可靠的保证;
4、远程安防监控/高清移动直播,两个场景的应用面非常广阔,在4G或以前无法很好地实现,在5G网络下有可能出现井喷需求。
看到了吗?分析到这里,5G似乎就是个然并卵的东西。上面讨论的所有场景及案例都不可能养活5G这张网,但蓦然回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应用都不是规划出来的,规划出来的应用都不是好应用。
快,就是5G当前最大应用!中国有句古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一它分担了4G的容量问题。受频谱的影响,4G在密集地区的容量已经扩展到了理论上限,随着视频应用的爆发,一张4G网已经无法承载,进一步增加基站数量又会引发进一步技术干扰;
第二快可以大幅体验,刺激新的业态产生,快就是最大的商业场景,快刺激出来的应用是运营商回收投资的唯一可靠来源。
总得来说,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1-5G,单数的G貌似都不太行,双数的G都开创了革命性的变化,深刻影响社会。3G时候我们傻乎乎的以为视频电话是杀手级应用,结果呢?3G开始发现移动互联网,4G全面爆发。尽管我们现在还看不到5G到底有哪些杀手级应用,或许新的物种已经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