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08:32:31
欧冶子在临朐铸剑池铸龙泉剑的传说
传说大禹治水之前,今山东省临朐县城南十公里的冶源在一片汪洋之中,只有海浮山浮在水面。大禹奉命治水,要为中原人们多争一份田地,与四海龙王闹翻了天。官司打到玉皇大帝前。玉皇大帝降旨让四海龙王和大禹到泰山顶会齐,定夺人类田地之事。
大禹一箭射出,神箭之光所及之处海水纷退,一会就退到蓬莱阁,箭落在了老龙湾,老龙湾有泉眼与东海相通,老龙湾便成了东海龙王的后花园。
后来被秦始皇东游时饮用,一口难忘,问了其来由后,就为这一泉眼赐名为“神池”,后人为了纪念秦始皇,又称为“秦池”。也是1995-1996-1997年中央电视台两度标王秦池酒的取水之地。
而秦池,是曾经春秋末年欧冶子铸龙泉剑的淬水之池。这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今天详细道来。
山东省临朐县城南十公里有天下名泉薰冶泉,现属冶源街道办事处,即原先的冶源镇。冶源镇历史悠久,老龙湾主泉“薰冶泉”是春秋吴越冶公欧冶子鼓炉铸造“龙泉宝剑”之地,元《齐乘》有记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薰冶水已成名迹”,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迁居此处,并约雪蓑书写“铸剑池”三字。薰冶泉万泉齐涌,汇流成河,为冶水之源,故取名冶源。
中国历史上第一把铁剑——龙泉宝剑就是铸剑师欧冶子在此铸造而成的。
欧冶子(约前560年-前510年),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一说为古代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
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后改名“龙泉剑”),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曾为越王允常铸五剑,名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
后因风胡子之邀,与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约在前510年去世,享年50岁。
至于为什么欧冶子能在山东临朐冶源铸剑,咱今天就通过以下人物关系及历史事件串一串来释明。
1.越王允常(?~公元前497年),一作元常。姒姓。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春秋时期越国君主。
允常在其父夫谭死后,继任越国君主之位。允常即位后,接受中原各地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业、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编织业等,尤重冶炼业,曾命欧冶子铸剑,得青铜宝剑五,工艺精良,坚韧锋利。于是国力强盛,向外扩张,“拓土始大”。至晚年,越国疆土南至句无(今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鄞(今宁波一带),西至姑蔑(今龙游一带),江西东北一部亦属越国。越国自允常始称王,“越王”之称始于此。允常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越在越国北部边界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战争。不久双方缔约媾和。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发兵攻越,占领檇李等地。十五年,允常趁吴国兴兵伐楚、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入吴境。自此,吴越两国怨恨加深,战争日益频繁。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葬允常于会稽木客,世称“木客大冢”
2.吴王阖闾(约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19年。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以夜袭之计败楚军,夺回所丧王舟“余皇”。吴王僚八年(前519年)佐吴王僚率军攻楚战略要地州来,当初以七国联军来救,途中因令尹病亡而被迫回军之时。又出谋示弱诱敌、奇袭制胜,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秦军击败吴军,夫概又在吴地自立为王。阖闾引兵归吴,击败夫概。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3.楚昭王(约公元前523年―前489年),芈姓,熊氏,名壬,又名轸(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满十岁的太子壬继位,是为楚昭王。
楚昭王是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病倒去世。享年34岁。
4.越王勾践(~公元前465年),本名鸠浅,又名菼执,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5年在位)。有说法将其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吴王阖庐趁机来攻,但被勾践用计谋打败。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主动发兵攻伐吴国,但为吴国所败,不得已向吴国求和并入吴国为人质,直到越王勾践六年(公元前491年),才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励精图治,使得越国国力日强,渐渐有了复仇吴国的条件。于是,从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开始,直到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在勾践的领导之下,越国多次进攻吴国并最终消灭了吴国。灭吴之后,勾践领兵渡淮北上,迁都琅琊(位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称霸中原,“号称霸王”。
越王勾践三十二年(公元前465年),勾践去世。对于勾践,后人多是对其加以赞许。如司马迁,称其有“禹之遗烈”。
5.吴王夫差
夫差(?—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
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
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吴国被灭,夫差自刎,时年55岁。
历史上的事件:
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用的是欧冶子铸的鱼肠剑。
欧冶子曾为越王允常即越王勾践的父亲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
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名剑:七星龙渊(后因在龙泉处铸剑,改名龙泉剑)、泰阿、工布。
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占领楚国郢城,又一度攻占越国,宝剑落入吴国。
后工布剑被吴王夫差赐予伍子胥自杀。
吴越争霸,吴国终被越国所灭,工布剑又被越王勾践赐予文种自杀。
欧冶子铸的剑以湛卢剑最为有名,称为“天下第一剑”。
虽无正式历史记载,但那时诸侯争霸,战争纷乱,所以兵器的先进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强大的唯一标准,技术超群的铸剑名匠成了各国争抢的目标。但他一生中只给越王允常和楚昭王铸剑,自然就得罪了与此二位有争战的吴王的记恨和追杀。所以他为躲避追杀,从最早开始铸剑的湛卢山带妻子宋氏及女儿莫邪女婿干将一行远逃而来到了老龙湾畔的竹林中隐居了起来。
欧冶子在这里试铸宝剑的时候,这里并无泉水,他就取东边巨洋湖的水锻剑淬火,但是屡屡淬火不成,在试剑石上一砍就卷刃,这令他心灰意冷,有一天晚上,他在长吁短叹中竟一觉睡了过去。
梦中,他看见了师傅即他的娘舅,师傅对他说:“孩子啊,这巨洋湖的水太软,所以你淬火不成,徒劳无功。为师今日为你带来混沌宝斧和你师弟夫妇铸成的阴阳宝剑,你身下就有龙泉,可以淬成龙泉宝剑。”
欧冶子大喜过望,猝然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回想梦中情形,再看所处地势,顿有所悟。于是他掘开泥土,挖出盘石,锤砸斧劈,盘石裂处,水声涌动,一股清泉滃然仰出,顷刻间便在低洼处汇成一池,并继续向东流去,汇成一片湖泊了。
欧冶子兴奋不已,重新鼓风生火,锻成宝剑,就清泉中一淬火,宝剑蓝中透亮,寒光闪闪,吹风断发,削石如泥。于是为宝剑取名为“龙泉”剑。
由于欧冶子用池水铸剑淬火的时候,湖面上不断冒起一片熏人的蒸汽,此泉后来便叫做“熏冶泉”。“冶源烟霭三冬暖”指的就是老龙湾冬天雾气升腾的景象。
铸剑池位于老龙湾西首,为游人首睹之景,立身池畔,观一泓池水,光鉴秋毫。池西南侧磐石壁上,镌有明朝雪蓑道人所书“铸剑池”三个斗方大字和绝句“天丁呵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这首绝句是冯惟敏和雪蓑道人根据铸剑池的美丽传说即兴创作的。
在石刻的南侧立有一幢石碑,上有“铸剑池”三个草体大字,这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于1991年来老龙湾时所书。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来此游玩的时候,曾就这儿的景色做了一首诗:“上有双龙唾玉液,深潭自底涌甘泉。长桥引路沿边过,杨柳依依拂客船”。
当年为纪念龙渊剑出世,楚王赐名此剑出产之湖老龙湾为“剑池湖”。
唐代亦为纪念龙渊剑,欲将龙渊剑的铸剑池名“龙渊池”,但忌讳用高祖李渊之名的“渊”字,故改名“龙泉”。龙泉由此得名,龙渊剑亦从此改名为“龙泉剑”,更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