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电影好看的推荐(十部豆瓣高分电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08:34:26    

1.东方红(1965) 豆瓣评分8.8

网友热评:撇开主旋律的背景与时代的因素,不论从舞台效果还是服饰或者细节甚至到拍摄的摄影机走位以及构图都是一流。印象最深刻的是邓玉华唱的情深意长。就艺术水平上来说,国内几乎没法再做到这么极致了。

2.渔童(1959) 豆瓣评分8.8

网友热评:帝国主义与(县官及整个政府)封建买办勾结抢夺迫害劳动人民,遭遇到神话式的反抗。渔童从浴盆的莲花中踏歌而出,挥舞钓钩,撒出珍珠的场景太过动人。

教堂、军舰、街市、围观群众都画的颇好,极富生气。这种对外敌直言说不、痛快打击的气魄,如今看来真是难得。

3.神女(1934) 豆瓣评分9.1

网友热评:完全是冲着阮玲玉的表演技巧去的。一点不夸张地说,她的表演本身真的就是艺术,哪怕只是动作和神情,都蕴含了太多东西。

那是一个连五毛钱特效都缺乏的黑白默片年代,你甚至不能通过台词去增加感染力,你体现出来的,就是纯粹的表演。阮玲玉演这部戏时才24岁,现在那些高票房小鲜肉和所谓女神们都该面壁。

4.小城之春(1948) 豆瓣评分8.7

网友热评:中国现代电影前驱,中国古典诗画艺术:诗的比兴,苏轼蝶恋花,画的虚实,散淡简约;非情节化诗情叙事,人物心理流变而非事件贯穿衍生情节。

内在戏剧性,环境写意化,旁白叙事视角,中国第一部全片系统运用景深镜头、长镜头段落、运动摄影及音响蒙太奇的影片。

5.马路天使 馬路天使(1937)

网友热评:市井人性是左翼电影的血肉,也打通了文艺与政治的关节。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何那时的摄影机架得那样低,即便在表演和视听语言上都不够现代(也不该现代)。

但创作者的朝向却无懈可击——在高楼大厦之下,如蝼蚁一样的人民。小云那句话说得真是壮烈:“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

6.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 豆瓣评分8.6

网友热评:邵氏的那部比较养眼,范袁的这部就好听多了。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嘛。不过更心水范老和傅老合作的那版梁祝。

范傅二人才是我理想的黄金搭档啊!怨念一直没找着范傅版的梁祝电影。吕老的银心很可爱啊,比宝钗讨喜多了。

7.抓壮丁(1963) 豆瓣评分8.5

网友热评:抗战期间的四川乡村,国民党反动派借抗日之名,以前线兵源不足为幌子,大肆在乡村抓丁,从中捞取好处,搞的民不聊生。

以国民党治下抓壮丁为背景和故事核心,描写了从普通佃农,财主,保长,老百姓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8.早春二月(1963) 豆瓣评分8.2

网友热评:看了好久了,一直不知该如何评价。最后算是想明白,我真的不太喜欢这类电影。

中国的知识分子各种清高,各种小资,满嘴大道理,看似不可一世;遇到现实问题,各种软弱无力,各种脱离现实。然后大发感慨怀才不遇,社会黑暗。一脸穷酸相。

9.锦上添花(1962) 豆瓣评分8.2

网友热评:太有意思了,又有生活又有戏剧冲突,把一些挺老套的桥段用得自然又大方,甚至还有爱情戏,既有青年的傻气与耿直又有中年人的青涩与可爱,真是难得。

10.刘三姐(1960) 豆瓣评分8.5

网友热评:上个月的那趟旅行所经过的三江,地属柳州市。我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程阳风雨桥和美丽的侗家风情与少女身上了,后来才得知,原来柳州是刘三姐的故乡。

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这位传说般神奇的女子,她的抗争精神与优美歌声是如何被传扬与后人,让人皆为她的美而而频频驻足,流连忘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