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法律常识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6:41:52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部门法划分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

部门法划分:法律可以划分为刑事法、民事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等,每个部门法都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和规范内容。

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刑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犯罪者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包括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

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主要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有权选择商品和服务,享受公平交易。

商家不得以虚假宣传或强制销售方式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质量保证和维修。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当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合同争议,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

交通法律

汽车驾驶者需具备有效驾驶证和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严禁酒后驾驶或者服用麻醉药物驾驶。

行人应当在人行横道、人行道等区域内通行。

严禁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驾驶机动车辆需按规定缴纳相应的交通费用。

知识产权法律

著作权属于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

商标、专利和版权可以注册保护。

盗版、侵权等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对于盗用他人创意或发明的行为可以申请侵权赔偿。

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刑事责任与刑罚

刑事责任年龄:在中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特定罪行(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或危险,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或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自首与累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他日常法律小常识

不要劝酒!劝酒后被劝酒人发生人身伤亡,劝酒人承担民事责任。

侵犯肖像权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如果微博上有人未经你同意发了你的照片,那个不属于侵犯肖像权,但是可能侵犯你的隐私权、名誉权。

女方在怀孕期、分娩后一年内或流产半年内,男方不得起诉离婚,但是女方可以起诉。

被警察抓起来之后,第一次讯问你或拘留你时,你就有权获得律师辩护,律师最迟48小时与你见面。

不能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签名代替公司公章。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不能混为一谈。

关于大家关心的婚前个人财产、共同财产。简单来说婚前的财产就是个人财产,婚姻存续期间的就是夫妻共同财产,有另外约定的除外。有协议的按协议约定,协议内可以就双方婚前及婚后的财产分配作出约定,但建议协议还是由专业律师拟定并到公证处进行公证好。

银行是可以破产的,所以有钱的情况下买点儿投资金条未尝不可。

这些法律常识涵盖了个人生活、工作和消费等各个方面,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