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30 19:03:48
说起“诗圣”杜甫,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在大多数课本中,杜甫都以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这让很多人觉得杜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不过,之前微博上曾流行过一组“杜甫很忙”的图,这些图片都被加上了各种涂鸦,有端着狙击枪的,有开着坦克的,有戴着墨镜骑电动车的,还有打篮球的和切西瓜的 ……这组图片让已经享有一千二百多年盛名的“诗圣”杜甫打破了“严肃”的标签,变得非常活泼,以另一种形式成了“微博红人”。那么,杜甫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其实,杜甫的一生十分辛酸。
杜甫生在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虽然他从小勤奋刻苦,努力读书,十四五岁时就因为擅长写诗崭露头角,但他的文才并没有让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杜甫曾两次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实现报国理想,可是朝中奸臣掌权,丞相李林甫怕读书人当了官对他不利,就欺骗唐玄宗说应考的人没有一个有才华的。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好不容易被封了一个官职, 结果没多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一家也成为了难民。在颠沛流离中杜甫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感慨万千,挥笔创作了一组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
战乱中的杜甫即使已经穷得衣不蔽体,但他还是主动找到逃离京都的唐肃宗求职,想要为国尽忠。唐肃宗对他长途跋涉投奔朝廷非常赞赏,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可不久他就被权贵排挤陷害,被贬出朝廷。杜甫穷得实在过不下去,就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茅屋,这就是着名的“杜甫草堂”,他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在一个秋天的下午,大风怒号,这所茅屋最终还是被吹倒了,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的民生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赞叹不已!
又一次陷入困境中的杜甫,得到了严武将军的关照,在严武将军身边做起了参谋。可是,严将军不幸病逝,杜甫再次陷入了困境。杜甫不得不带家人乘船迁往夔 (kuí)州。在夔州居住的近两年中,疟疾、肺病等不断折磨着他,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本想回到洛阳,又因为河南兵乱而放弃了这个念头。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居无定所,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船上漂泊。唐朝大历五年冬,杜甫死在了湘江上的船中,终年五十九岁。
杜甫大半生漂泊游荡,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他一生追求理想,却至死都没能实现。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内容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和诗词才华,也让他得到了“诗圣”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