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8:20:20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以下情形属于间接故意:
例如,甲为了杀死丈夫乙,在投毒时对也会毒死女儿一事听之任之,结果也毒死了女儿。
例如,王某打猎时猎物附近有儿童,王某对可能造成儿童的死亡放任不管,依旧开枪猎杀动物,结果射中儿童致其死亡。
例如,在突发性案件中,行为人动辄捅刀子,不计后果。
例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例如,故意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只能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或专门用于专利产品的模具,或专门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器设备或中间体材料。
例如,专利许可合同的被许可方违反合同中关于“不得转让”的约定,擅自许可第三人实施专利技术。
例如,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方在委托方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时,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利用了其专利技术。
这些情形都体现了行为人在行为过程中对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持有放任态度,即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在法律上,间接故意犯罪与直接故意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具有明确的主观预期和控制力。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但并不期望也不主动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是在放任这种结果自然发生。